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攝影ABC:數碼相機-數碼攝影入門之二 準確的曝光

曝光的定義,如果予以科學的解釋的話,即是:光線的強度乘以光線所作用的時間。定義中的「光線的強度」,是指CCD受光線照射的強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單位是勒克司)。定義中的「光線所作用的時間」, 是指感光片受愛線照射的時間,即曝光時間(以T代表曝光時間,單位是秒)。 曝光量的計算單位是勒克司·秒。以E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時間)
   依據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則光強度愈大,曝光時間愈短;光強度愈小,曝光時間愈長。如果光的強度增加一倍,曝光時間就需減少一半,假如光強度為2,時間為4,曝光量則為8;如果光強度為4,時間為2, 曝光量仍為8。

  等量曝光
   我們清楚地瞭解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開戾得較大的光圈要比收縮得較小的光圈能讓較多的光線通過鏡頭到達膠片上,較低的快門速度要比較高的快門速度能讓光線較長時間地停留在CCD上。由此可以演變為以下情況:光圈f/1.8與快門速度1/500秒相組合,和光圈f/4與快門速度1/100秒相組合, 所獲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樣的。它們又和中級光圈f/8與中等快門速度1/25 秒相組合所獲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這就叫作"等量曝光"。
  上述三組曝光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體現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體現在CCD上的影調層次、色調還原與再現是一致的。但是它們三者之間在畫面效果上存在著兩個重要差別:一是由於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二是由於快門速度的高低構成動體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
   由等量曝光的原理使我們知道,不同曝光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獲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然而,以攝影實踐中,應該根據拍攝題材和被攝對象的不同,在可以產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組合中,選擇最佳的一組曝光組合,來表現所拍攝的主題。這就是選擇曝光的概念。
   那些富有經驗的攝影家,從攝影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中得知,儘管每組快門和光圈均能產生等量的曝光效果,而畫面中景深與動體清晰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採用哪一種曝光組合,必須認真考慮。是用較小的光圈去獲取較深遠的景物清晰範圍呢?還是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去抓取被攝動體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極短的景深使背景虛化以突出主體?還是以較慢的快門速度增強動體的動感?等等。這一切都需要攝影者動腦筋來思考並加以選擇,這決不是那些「自動相機」所能解決的,因為 「自動相機」並無思維能力。具有形象思維能力的人可以得心應手地操作照相機去完成自己的構思,這或許就是相機的「自動曝光」與人的主動「選擇曝光」的區別所在。

  什麼叫準確曝光。正確曝光的含義簡單說來應該是:在適當的時間裡讓CCD受到適當的光量照射。
  說到曝光不得不先說說亞當斯的區域曝光。風光攝影的泰斗美國攝影家A.Adams對攝影界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創立了「區域曝光」的概念。不說了其實我自己也沒有全部理解,裡面的理論足可以寫一本書了。但現在我的拍攝都是建立在這部分的理解上。
   我們為什麼可以看到多變的圖像幾何結構?學過素描的朋友會很容易理解。圖片無非是從白亮的高光到色彩飽和的中灰到全黑的暗部的連續的過渡。這種過渡讓我們分辨出物體的輪廓。

   最傳統的拍攝手法在數碼領域依然是最有效的。當你看到一個畫面你想要表現什麼,也就說你想要它體現最飽和的色彩和最豐富的細節,就對準它點測,然後按照測試值曝光,出來的片子一般就不會讓你失望。當然你如果希望其他部分也體現出一點細節,你就必須使用反光板、吸光板來使這些地方控制到你的CCD的寬容度的範圍內,或者變換角度和等待光線的變化來減小光比。反之也一樣,你如果希望某部位出現純黑、純白,那就讓這些部位偏離曝光值5檔以上,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東西。明白點測和手動對一台相機的重要了吧。
   當然實際的拍攝沒有這麼簡單。特別使紀實類的片子。你要限制光線,同時光線也在限制你,除非室內靜物,完美的光線可遇不可求。但機會往往稍縱即逝。這時,經驗變得很關鍵。包圍曝光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但不是萬能,至少包圍測光不能改變客觀光比。布勒松語「你得不停的改變角度」角度的改變不單單是為了改變構圖,往往更多的是在改善光線對你的限制。可以利用的東西太多,比如水面的反光,白色的牆壁等等包括許多不可預見的情況,比如薄雲可以使陽光變柔。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