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微距理論
放大率
一般微距攝影常用的一個名詞,其意思是菲林上影像與實物的大小比例。如1:2即指菲林上影像的大小為實物的一半。通常微距鏡頭上都會有放大率的標示。其中一個微距的拍攝技巧是跟據主體大小預先決定大約放大率,預先較好大約的鏡頭對焦,再接近主體以作拍攝。
失光
以對稱光學設計的鏡頭,在沒有附加光學組件時,其於微距時失光可以如下公式計算:
有效光圈=鏡頭光圈x(放大率+1)即於1:1時,鏡頭通光量比無限遠時少了75%,即有效光圈將為原光圈的2倍,亦即失光2級;而於1:2時,失光亦達一級。而現代新設計的微距鏡很多都是非對稱設計的,這時失光的程度便有所不同。不過多數鏡頭的規格表都不會列出這項資料,要比較的話就需要參考說明書或影友意見了。現時大多相機都有TTL測光,其測光可以自動對鏡頭失光計算在內,所以實際拍攝時不會做成任何拍攝。但若要使用沒有TTL測光的機身或外置測光表,則需先瞭解自己所用鏡頭的失光特性。
拍攝技巧
手持/腳架
由於拍攝微距景物手震的影響比一般情況明顯得多,除了上下左右的震動被"放大"了外,亦會影響前後對焦;但另一方面由於要得到大景深而要收細光圈;所以如是拍攝靜物,腳架是最佳的固定相機方式。
如要拍攝昆蟲等會動的東西,其難度相應較高。小心使用的話,腳架仍是可行。但若要使用手持,則需注意當時所用的快門,及拍多些菲林以增加成功機會。當然,高速菲林可以幫助提高快門速度。
在戶外拍攝,即使用上腳架仍要注意風的問題。很多拍攝主題都很容易被風吹動,這時除了等以外亦可用對像擋風。從前有些影友會帶備黑卡雨傘等以作此用途。
閃燈
當環境黑暗而難以使用腳架時,閃燈是拍攝的唯一方法。一般TTL閃燈再加上引線是可以使用的,亦不須要作特別調較亦可得到理想效果。當然要得到自然效果,平衡背景光等問題就需個人經驗以作配合。
其實手動閃燈亦可使用。基本上可將閃燈設於較小輸出的手動模式,再於不同放大率拍攝試片以決定應用的光圈,則以後亦可用同一設定拍攝。理論上,於不同放大率所用的光圈應大致相同,所以實際應用應不會太複雜。
使用一般閃燈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機頂閃燈位置並不適合微距使用,除了光線太正面以外,更有閃燈不能對準主體或被鏡頭擋著閃燈光線等問題。而使用手動閃燈時更要注意不同的閃燈位置是需要不同的光圈值的。而閃燈則不需要太大的輸出,因微距的拍攝距離相當短,大輸出的閃燈反而有火力過大的問題。筆者經驗用一枝GN31的閃燈,於手動輸出模式調至1/16功率(即有效功率約GN8),用105鏡頭及ISO100菲林於1:1拍攝光圈仍要用上f/8。如使用TTL閃燈,則有可能距離太短而TTL系統未及切斷電流而令曝光過度,若所使用的菲林速度快的話問題便更大,所以要留意閃燈及相機的指示燈。
至於閃燈位置問題,可以自行製作或購買簡單的閃燈支架便解決。
至於環型閃燈則是專為"微距"而設計的。但其"微距"的主要用途為番拍而設,所以由環閃燈所拍攝的相片光源較為平板。當然,環型閃燈無疑為最方便的微距方法。
對焦
一般自動對焦在微距的用途相當有限。因為當你用自動對焦對好以後,再構圖時你已經移動了相機,而對焦亦已經不同。當然最先進的多點對焦相機閃可以解決此問題。
正確的對焦方法是先在鏡頭上設定大約的放大率,接近主題,構圖,再對焦。
緊記的是:先粗略對焦,再構圖,再精確對焦。因為若你用自動對焦或對焦指示或裂像對焦而將主題放在畫面中央先對焦,當你移動相機時,對焦位已經不同。即使你能保持相機/鏡頭與主題的距離 (極難做到) ,由於三角關係,在非中央的主題的在中央的主題對焦點仍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