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用傳統相機拍攝時,有這樣的記憶,在白熾燈下拍攝的照片又黃又紅,好像是有一層橙色的紗蒙在上面。白色的牆面在相片裏看好像是黃色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通常說這樣的照片偏色很曆害,可是它為什麼偏色呢?
我們都知道,由於光的存在我們才能看到物體,我們習慣性地認為太陽光是白色的,已知直射日光的色溫是5200K左右,白熾燈的色溫是3000K左右。用傳統相機的日光片拍攝時,白熾燈光由於色溫太低,所以偏黃偏紅。所以通常現場光線的色溫低於相機設定的色溫時,往往偏黃偏紅,現場光線的色溫高於相機設定時,就會偏藍。
傳統膠片機相拍攝時,色溫問題不容易掌握,通常用不同類型的膠片來解決。例如有日光型、燈光型膠片之分,或者用轉換多種色溫濾鏡的方法來調整,操作起來較麻煩。數碼相機的白平衡裝置就是根據色溫的不同,調節感光材料(CCD)的各個色彩應強度,使色彩平衡。由於白色的物體在不同的光照下人眼也能把它確認為白色,所以,白色就作為確認其他色彩是否平衡的標準,或者是說當白色正確地反映成白色時,其他的色彩也就正確了,平衡了。這就是白平衡的含義。
數碼相機就是預設了幾種光源的色溫,來適應不同的光源要求。一般家用數碼相機有白熾燈(約3000K色溫)、螢光燈(4200K色溫)、直射日光(約5200K色溫)、閃光燈(約5400K色溫)、多雲(約6000K色溫)、陰影(約8000K色溫)幾種模式。當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只要設定在相應的白平衡位置,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準確還原。而且一般數碼相機還有自動白平衡設置,可以適應大部分光源色溫。但是遇到現場光源複雜時,相機自動白平衡判斷也容易失誤,我們可以通過CCD觀看結果,用手動來調節。當你用手動白平衡設定時,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用一張白紙,讓相機取景完全充滿白紙,設定在手動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機說明書操作做一遍就可以設定完成,在現場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還原正確了。
當然,按照拍攝者自己的意圖,故意錯誤設定白平衡改變或加強現場的光源效果,也可以拍攝出很有趣味的照片。比如,當你拍攝一片秋天的樹林時,為了更強調金黃的樹葉,你可以把相機色溫調高,這樣樹葉就會變得更紅,強調了現場的金秋色調。
雖然白平衡的偏差,在電腦裏用Photoshop軟體也可以修正。但是我們最好還是在拍攝時就設定正確。這也是一個原則,儘量保持拍攝原始圖片時的設定正確,而不要依賴於後期的修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