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玉容散方

瑩肌如玉散

    【來源】《普濟方》

    【組成】綠豆、楮實子、白及、白丁香、砂仁、升麻各15克,甘松Z1克,三賴子(山奈子)9克,皂角1500克,糯米500克。

    【功效】潤澤肌膚,去垢除斑。

    【制備】上藥共為末,和勻。

    【用法】常用洗面。

    【說明】本方既可潤滑肌膚,蕩滌去垢,又可祛風除濕,對面部皮膚粗黑、黑斑或粉刺有一定治療作用。其中綠豆清熱解毒,粉質細滑,潔膚爽肌;皂角多脂黏滑,去垢滌濁;白及黏膩,能生肌潤膚;楮實子能「充肌膚,悅顏色,壯筋骨」;白丁香(雄雀屎)善治面瘡、雀斑;升麻既可升散,又可清洩,善祛風邪,解肌熱;三賴子即山奈子,內含龍腦,有類似冰片的作用,可辟穢化濁;甘松辛香行散,善開脾郁,而除面部黑;砂仁辛香溫潤,可祛風潤肌;糯米黏潤,可滋潤肌膚,用其細粉賦型,以增滑膩柔韌之感。常用本方洗面,可令顏面柔潤光潔,故名「瑩肌如玉散」。

     玉容西施散

    【來源】《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組成】綠豆粉100克,白附子、白及、白蘞、白殭蠶、白芷、天花粉各50克,甘松、三奈子、茅香各15克,零陵香、防風、稿本各6克,肥皂角1挺。

    【功效】清熱祛風,潤膚增白。

    【制備】皂角去皮、弦,諸藥共研細末。

    【用法】洗面。

    【說明】風邪熱毒聚於顏面常可導致面部粗黑失於白淨,故本方以綠豆粉為主藥,取其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且粉質細膩爽滑,既可消面部之癰腫瘡癤,又有嫩膚爽膚之效。輔以天花粉、白蘞以增清熱消腫之功,其中天花粉尚能生津潤燥,使皮膚保持一定的水分而光鮮潤澤;白芷、防風、稿本、白附子、白殭蠶為一組祛風除濕,通絡散結藥,可除頭面之風痰濕邪,為美容方中常用之品;白及長於消腫生肌,療「面上皯皰」,「令人肌滑」(《藥性論》);甘松、三奈子、零陵香、茅香皆具芳香走竄之性,與諸藥配合則可起到辟穢化濁,疏通經絡,香肌美膚的作用;皂角性質滑膩,外用可祛濕除垢,消腫止癢,故古時美容方中常用之祛除垢膩,清潔皮膚。本方可治「面上一切酒刺、風刺、黑魘斑子,令膚色潤白如美玉」,故名「玉容西施散」。

     永和公主洗面藥

    【來源】《太平聖惠方》

    【組成】雞骨香90克,白芷、川芎、瓜萎仁各150克,皂莢300克,大豆、赤小豆各250克。

    【功效】祛風活血,潤膚澤面。

    【制備】將皂莢用火炮後去皮筋,與它藥混合,共研細末,篩去豆殼備用。

    【用法】用藥粉洗臉,早晚各1次。

    【說明】本方為唐代德宗李適的女兒永和公主用以洗面的美容方。方中雞骨香為大戟科植物雞骨香的根,又名土沉香、木沉香、滾地龍。其味芳香,味苦,性溫,可理氣除濕,祛風活絡,與大豆、赤小豆同用,能滋潤潔淨皮膚,消除皮下多餘水分。配伍白芷、川芎則祛風活血,潤膚澤面。瓜蔞仁、皂莢善去除垢膩,清潔皮膚,有助於藥物充分滲透肌膚,發揮悅澤容顏的作用。
                              
     永和公主藥澡豆

    【來源】《太平聖惠方》

    【組成】白芷60克,白蘞、白及、白附子、茯苓、白朮、鹿角膠各90克,桃仁、杏仁各0.5升,沉香30克,麝香15克,大豆面5升,糯米2升,皂莢5挺。

    【功效】潤澤肌膚,祛斑增香。

    【制備】桃仁、杏仁湯浸去皮,麝香細研。以粟米(小米)煮飯,取其清汁製成漿水3大盞,令沸,納鹿角膠溶於漿水中,復員糯米,和膠清煮作粥,薄攤曬之令干,和藥一時,搗細羅為散,取大豆面重和之,攪拌均勻。又取白酒半盞、白蜜60克,加熱,令蜜消。即一時傾入澡豆內,拌之令勻,曬乾。

    【用法】 常以藥洗手面。

    【說明】 本方為唐永和公主日常護膚所用。澡豆是以豆粉為主,再加各種藥物而製成的專供洗滌手面用的一種粉劑,在唐代最為盛行,被認為有光滑潤澤肌膚,預防皮膚疾患之功。方中所選白芷、白及皆為古代常用美容要藥,白芷氣味芳香,可祛風止癢,「長肌膚,潤澤顏色」(《神農本草經》)。白及「體質滑潤」、「入於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令人肌滑」(《藥性論》)。桃仁、杏仁皆富含油脂,可滋養皮膚。鹿角膠能補血益精,「悅顏色」(《本草綱目》)。白蜜、糯米滋陰潤燥,可增滑膩柔韌之感。上述藥物同用可收潤澤肌膚之功,除此外亦選取白蘞、白附子、白茯苓、白朮等藥祛風散結,利水除濕,而取祛斑澤面之效。其中白蘞可「治面上瘡瘡」(《藥性論》);白附子能「滅諸瘡瘢痕」(《名醫別錄》)、白朮、茯苓善利水除濕,可用治水氣積聚面部所致的面色黧黑、面色不華等。沉香、麝香芳香辛散,為古代美容方中常用的增香辟穢之品,其中麝香又有活血通絡之功,故尚可「去面黔(面上黑斑)」(《名醫別錄》)。用白酒意在行藥勢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加入皂莢有潤滑爽利、消除垢膩以清潔皮膚的作用,亦為古代美容方中所常用。方中所用大豆當以黑大豆為佳,《延年秘錄》謂之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本方有潤澤肌膚,祛斑增香的功效,經常用之擦洗面部和雙手,可使人肌膚白淨、細膩而富有光澤。
                              
     御前洗面藥

    【來源】《御藥院方》

    【組成】糯米1升,黃明膠、白及、白蘞、稿本、川芎、細辛、甘松各30克,大皂角240克,白芷、白檀香各60克,白朮、茯苓各45克,沉香15克,楮挑兒90克。

    【功效】潤膚澤面,祛風除斑。

    【制備】糯米碾作粉子;黃明膠炒成珠子;大皂角火炮去皮;稿本、川芎去皮;細辛去土葉;甘鬆去土。除糯米外,余藥共研成細末,加入糯米粉,拌勻,密閉貯存。

    【用法】洗面。

    【說明】本方為元代專供皇帝洗面用的宮廷秘方。方中糯米、黃明膠、楮桃兒能健脾補腎、滋陰潤燥,可使精血充足,而收潤肌膚、益顏色之效。白及黏膩,能生肌潤膚,治癒皮膚皸裂。白蘞、白芷、川芎、稿本、細辛、白朮、茯苓同用則可起到祛風止癢,健脾利濕,祛斑美容的作用。沉香、甘松、白檀香氣味芬芳,令人神清氣爽,其中甘松、白檀香亦可祛除面部黑斑。大皂角辛香溫通,潤滑去垢,為古代美容外用方配伍所常用。諸藥合用可爽膚潤膚,悅澤顏面,對皮膚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硃砂紅丸子

    【來源】《御藥院方》

    【組成】硃砂、白朮、白蘞、白附子、白芷、白殭蠶、木香、阿膠各15克,白及、茯苓、密陀僧各45克,鐘乳粉60克。

    【功效】悅澤容顏,增白去皺。

    【制備】除阿膠外,余藥共研細末,以水熬阿膠成膏狀,和入藥末中,拌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晚睡前以少許溫水、蜜將藥丸化開,調塗面上,第二天早晨再用溫水將藥洗去。

    【說明】本方為潤膚增白去皺的外用美容膏劑,主治「面色不瑩淨及鼾黯,面黑皺」。方中硃砂,又名辰砂,為天然辰砂礦石,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名醫別錄》中記載其美容作用為「通血脈」、「悅澤人面」,又因其具有色澤朱紅的特點,故在古時美容方中常被用作添色之品。從現代觀點看,因硃砂中含有汞劑成分,有一定毒性,故而應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量宜極少且不宜久用。白朮、茯苓可除濕氣,消痰水;白芷、白附子、白殭蠶、白蘞可祛風散結,均有祛除顏面黑斑的作用。密陀僧為粗製的氧化鋁,辛平有毒,「大都可外敷,不可內服」(《本草經疏》),《唐本草》記載「主久利,五痔,金創。面上瘢耐,面膏藥用之」,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該藥外用可減輕炎症,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的抑製作用。鐘乳粉由石鐘乳冶煉而成,含礦物質成分,可「益氣,補虛損……、久眼延年益壽,好顏色,不老」(《名醫別錄》),說明該藥具有一定美容作用,而所謂久服益壽,恐怕是古時金石家一家之言,不足為據。白及爽滑滋潤,木香通行氣血,阿膠滋陰養血、祛風潤燥,方中用阿膠調和它藥成膏,則更可增強滋養潤澤皮膚之效。
返回列表